肝硬化失代偿期是什么?一文带你了解其症状与危害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逐渐进展的肝脏疾病,通常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于肝脏,引发肝细胞的反复损伤,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早期的肝硬化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此阶段肝脏内部会出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大面积坏死,并逐渐形成小结节和假小叶等病理结构。
当肝硬化进入严重阶段,肝脏逐渐丧失正常的代偿能力,便进入了失代偿期。这一阶段是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点,若未得到有效干预,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以下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典型表现:
1. 肝细胞功能衰退:身体的“预警信号”
在失代偿期,肝细胞的功能显著减弱,患者的外观和体征常常会出现一些典型变化,比如:
- 肝病面容:面色晦暗、两颊泛红,呈现病态红润。
- 肝掌与蜘蛛痣:手掌大鱼际和小鱼际部位呈现红斑,皮肤表面可能出现形似蜘蛛网的小血管扩张。
- 腹水与下肢水肿:由于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下降,血浆蛋白减少,导致腹腔积液形成,严重者还会出现双下肢水肿。
- 凝血功能障碍:肝脏是人体主要的凝血因子合成地,功能减退后容易出现皮下瘀斑、牙龈出血等现象,甚至轻微碰撞也可能导致淤青。
- 血液系统异常:脾脏因门静脉高压而肿大,出现脾功能亢进,进而引起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减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风险。
2. 门静脉高压:并发症频发的“幕后推手”
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典型的病理改变之一。由于肝脏结构破坏,血流受阻,导致门静脉内压力升高,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 脾功能亢进:脾脏肿大导致血细胞被过度破坏,患者容易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 腹水:门静脉高压使得液体渗出至腹腔,形成腹水,若长期存在还可能导致腹腔感染。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这是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因血流受阻,食管下端和胃底的静脉发生曲张,血管壁变薄,一旦破裂会引起严重的消化道大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肝性脑病: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致命威胁”
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肝脏解毒功能衰退,血液中氨等有害代谢产物无法被有效清除,最终影响大脑功能。其临床表现包括:
- 性格和行为改变: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减退或反应迟钝。
- 意识障碍:随着病情恶化,患者可能逐渐陷入嗜睡状态,严重者出现昏迷。
- 特征性体征:出现“扑翼样震颤”(双手伸直时手指无法保持平稳,呈现颤抖状态)是肝性脑病的重要体征之一。
【补充】如何预防肝硬化失代偿期?
1. 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脂肪肝等基础肝病需要规范治疗,以避免肝硬化的发生或进展。
2. 定期复查:肝硬化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腹水、凝血功能等指标,以便早发现异常。
3. 合理饮食:低盐饮食有助于减少腹水形成,适当补充蛋白质以维持营养,但需避免高蛋白饮食,以免诱发肝性脑病。
4. 戒酒:酒精是肝脏的“隐形杀手”,肝病患者应坚决戒酒。
5. 预防出血:因凝血功能受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容易造成外伤的活动,防止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温馨提示:肝硬化失代偿期是肝病发展的高危阶段,一旦进入该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出现腹水、反复出血或意识异常等情况,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定期体检、早发现早干预,是降低肝硬化并发症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