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多久能恢复?
急性胃肠炎大多数情况下只需3-5天时间,配合适当的饮食调理和药物治疗,就能恢复健康。不过,如果症状持续超过一周,伴随发热、血便等症状时,就需要警惕,及时排查可能的原因。如果确诊为感染性肠炎,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那么,急性胃肠炎通常由哪些因素引发呢?以下是常见的几个原因:
1. 饮食卫生不当:特别是在秋夏季节,食用存放过久的肉类、变质的食物、剩菜剩饭等,容易导致胃肠不适。
2. 食用未完全煮熟的食物:例如半生不熟的扁豆、黄花菜,或未煮透的海鲜(如螃蟹、小龙虾等),这些食物常常含有引发肠胃炎的细菌。
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通常是细菌,尤其是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患者常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典型症状。轻度的胃肠炎患者通常会有每天3-5次的腹泻,而严重者的腹泻次数可能超过10次,而且多为稀水便。
急性胃肠炎和胃肠型感冒常常容易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胃肠型感冒除了腹泻、腹痛外,通常还会伴有鼻塞、打喷嚏、咽痛等感冒症状。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加以区分。
对于大部分急性胃肠炎患者来说,只要控制饮食、避免高脂肪和粗纤维食物的摄入,结合蒙脱石散、益生菌等药物,同时补充适量的口服补液盐,症状大多能得到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