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肠胃炎如何应对与护理
肠胃炎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尤其在小婴儿中更为普遍。感染后典型症状为频繁的稀水样腹泻,每日排便次数显著增多,容易引发脱水和电解质失衡。通常情况下,大便检查可见少量白细胞,但无红细胞。由于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黏膜的刷状缘部位,而该部位正是乳糖酶的主要分泌区域,因此在感染期间乳糖酶活性会明显下降。为了减轻消化负担,建议减少含乳糖食物的摄入,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并可适当补充外源性乳糖酶以帮助消化。同时,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出现严重脱水。如果孩子能够耐受口服补液盐,应优先考虑口服补液治疗;若因呕吐剧烈或腹泻过重导致无法有效口服补液,则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支持。大多数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病程约为一周左右,随着身体恢复,症状会逐渐缓解。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如有条件建议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以起到预防作用。
除了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也是导致婴幼儿肠胃炎的重要原因。常见的致病菌包括产毒性大肠杆菌和侵袭性大肠杆菌等。这类感染常表现为呕吐、腹泻等症状,特别是侵袭性大肠杆菌感染往往会出现黏液脓血便。针对细菌性肠胃炎,应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并配合积极的补液措施,以控制感染并减少水电解质紊乱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在此期间,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尿量及皮肤弹性等指标,及时判断是否出现脱水迹象,并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喂养方式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