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男性腹痛并非因受凉,确诊胃肠炎后及时治疗效果显著
(声明:本文仅用于健康科普,案例信息已进行隐私处理)
摘要:一名50岁男性患者因突发腹部胀痛1天前来就诊,无恶心、呕吐或意识异常等伴随症状。曾在当地诊所服用解痉药物,但疗效不佳。为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患者来到我院进一步检查。经系统评估与内镜检查后,最终确诊为胃肠炎。随即给予抗感染及抑酸护胃治疗,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住院2天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腹痛基本消失,顺利出院。
【基本信息】男,50岁
【疾病类型】急性胃肠炎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17年10月
【治疗方案】联合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控制感染,配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并保护胃黏膜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天
【治疗效果】症状显著改善,腹部胀痛基本缓解,病情稳定后出院
一、初诊情况
患者初次来院时主诉前一天突发腹部胀痛,休息后未见缓解,遂前往当地诊所接受解痉药物治疗,但症状持续存在,因此转至我院进一步诊治。体格检查显示,患者腹部平坦,无静脉曲张表现,左下腹有压痛但无反跳痛,也未触及包块。随后安排的胃肠内镜检查发现黏膜充血、糜烂及水肿等病理改变,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胃肠炎。
二、治疗过程
在制定治疗方案前,我向患者解释了为何之前的解痉药未能有效缓解症状——因为其仅能暂时缓解疼痛,并不能消除病灶根源。为此,我为其制定了系统的药物治疗计划:首先使用头孢噻肟钠和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抗菌治疗,以清除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源;同时应用奥美拉唑钠和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减少胃酸分泌,从而保护胃黏膜并减轻炎症反应。此外,我也提醒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如出现任何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切勿擅自调整剂量或停药。
三、治疗结果
经过抗菌与抑酸治疗后,患者的腹痛症状逐渐缓解,生命体征平稳,各项检查指标逐日好转,表明身体恢复良好。复查肠镜时可见胃肠黏膜的充血、肿胀等病变程度明显减轻。住院第2天,患者精神状态良好,腹痛基本消失,病情得到良好控制,符合出院标准,遂办理出院手续。
四、康复建议
1.在治疗期间,我反复向患者说明,胃肠炎属于常见病,只要积极治疗,通常可以完全康复,无需过度焦虑;
2.鉴于胃肠黏膜受到炎症刺激,消化功能可能出现紊乱,建议患者饮食清淡,避免食用冷饮、辛辣火锅、炸鸡等刺激性食物,推荐选择小米粥、鸡蛋汤、山药粥等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
3.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应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适当进行散步等轻度活动,并保持心情愉悦,有助于促进身体恢复。
五、医生总结
腹部胀痛在生活中较为常见,许多人在受凉、饮食不当或暴饮暴食后都可能出现类似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当这种症状由胃肠炎引起时,仅靠常规的解痉止痛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像本例中的患者一样,自行用药只能短暂缓解症状,却难以彻底治愈。因此,建议一旦出现持续性腹痛或其他不适,应尽早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才能更快地缓解不适、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