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究竟指什么
慢性腹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并非独立的疾病,通常指的是持续时间超过三周的腹泻症状。其成因复杂多样,可能与多种器官系统相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胃部疾病可能是引发慢性腹泻的重要因素。例如,萎缩性胃炎或胃癌等疾病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从而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进而引发腹泻。此外,接受过胃大部切除手术的患者,由于食物在胃肠道中通过的速度加快,也可能出现慢性腹泻的情况。
其次,肠道本身的疾病是导致慢性腹泻的最常见原因,可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和肿瘤性三大类。感染性腹泻包括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阿米巴病以及肠结核等;非感染性腹泻则涵盖如肠易激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衡、缺血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等多种疾病;而肿瘤性腹泻则可能由结肠癌、肠道淋巴瘤以及结肠息肉等病变引起。
第三,肝胆胰系统的慢性疾病同样可能导致腹泻的发生。例如,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囊恶性肿瘤、慢性胰腺炎以及胰腺癌等都可能干扰正常的消化吸收过程,从而造成长期腹泻。
最后,一些全身性的系统性疾病也不容忽视。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尿毒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均可通过影响机体代谢或免疫反应而导致慢性腹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