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期腹泻、便血、体重停滞,警惕牛奶蛋白过敏!
近年来,“牛奶蛋白过敏”这一概念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不少婴儿出现反复呕吐、持续性腹泻,甚至大便中带有血丝,体重增长缓慢,甚至出现减重现象,经过医学检查才发现,罪魁祸首竟是对牛奶蛋白过敏!那么,牛奶蛋白过敏究竟是怎么回事?一旦发生,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在探讨牛奶蛋白过敏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牛奶蛋白。简单来说,牛奶蛋白是指牛奶中所有蛋白质的统称,主要包括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大类。其中,乳清蛋白溶解于乳清中,而酪蛋白则会在牛奶凝固时沉淀出来。由于乳清蛋白分子较小,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这也是母乳中乳清蛋白比例较高,从而更易被婴儿消化利用的原因之一。
那么,蛋白质是如何被人体吸收的呢?
其实,蛋白质并不会以原本的形式直接被人体吸收,而是需要经过胃肠道的一系列复杂消化过程,最终被分解为二肽、三肽等小分子结构,再进一步转化为氨基酸,才能被身体有效吸收并加以利用。然而,婴幼儿时期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有时会错误地将牛奶中的蛋白质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从而激发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引发一系列过敏反应。这些反应可能表现为消化系统的不适,如腹泻、呕吐;也可能影响呼吸系统,如哮喘;还可能引起皮肤过敏症状,甚至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全身性过敏反应,例如过敏性紫癜。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有牛奶蛋白过敏呢?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皮肤点刺试验:这是通过在宝宝前臂皮肤上进行轻微划痕,并滴入牛奶蛋白提取液,观察局部是否出现红肿等过敏反应的一种测试方式。虽然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但由于会对宝宝造成一定的不适感,很多家长并不愿意接受,因此现在临床应用相对较少。
2.血清IgE检测:该方法是通过抽血化验的方式检测体内是否存在针对牛奶蛋白的特异性IgE抗体。虽然大多数医院都可以开展此项检测,但其结果可能会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因此通常只能作为辅助诊断依据,不能单独用来确诊。
3.回避实验:这是目前最为安全且有效的诊断手段。具体做法就是让宝宝完全避免摄入含有牛奶蛋白的食物,也就是所谓的“回避过敏原”。当然,对于正在哺乳期的婴儿来说,完全断奶并不现实,这时可以选择使用特殊配方的水解奶粉来替代普通配方奶。
那么,什么是水解奶粉呢?水解奶粉是通过人工技术将牛奶中的蛋白质部分或全部分解为更小的分子,如二肽、三肽以及游离氨基酸,从而大大降低其致敏性。根据水解程度的不同,市面上常见的水解奶粉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和部分水解奶粉。
-氨基酸奶粉中不含任何完整的大分子蛋白质,完全由游离氨基酸组成,因此不会引发过敏反应,适用于严重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
-深度水解奶粉中主要含有二肽和三肽,仅有极少量的游离氨基酸,虽然仍保留微量的潜在致敏性,但已经大幅降低,适合轻度过敏的宝宝,也可作为从氨基酸奶粉过渡到普通奶粉的中间阶段使用。
-部分水解奶粉只是对部分蛋白质进行了初步分解,仍然含有一定量的大分子蛋白,因此并不适用于已经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但可用于预防高风险婴儿的过敏发生。
总之,如果您的宝宝,尤其是1岁以内的小婴儿,出现了反复呕吐、腹泻、皮肤过敏、频繁咳嗽或哮喘等症状,并怀疑与牛奶蛋白有关,建议尽快带孩子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和使用水解奶粉,帮助宝宝远离过敏困扰,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