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小儿腹泻如何应对与处理

小儿腹泻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及不同因素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性状发生改变,同时可能伴随发热、呕吐以及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1、感染性腹泻:这类腹泻通常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其中以病毒和细菌最为常见。特别是在秋冬季节,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此类腹泻常表现为先有发热和呕吐,随后出现频繁腹泻,每日可达十多次甚至更多,严重时会迅速引发脱水。

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包括因饮食不当引起的消化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以及食物过敏(如对牛奶蛋白或大豆蛋白过敏)所造成的腹泻。此外,还有一类是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气候变化也是诱发因素之一,例如腹部受凉、天气炎热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或者因为口渴而大量饮水、饮奶,从而扰乱正常消化功能,也会引发腹泻。

治疗原则如下:

1、调整饮食结构,确保患儿在腹泻期间仍能获得足够营养。应避免禁食,适当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同时要纠正体内电解质紊乱,控制肠道内感染,并根据情况使用调节肠道菌群的药物及止泻剂。

2、预防和纠正脱水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现孩子出现腹泻症状,应及时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建议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0~30毫升,在4小时内服用完毕。若患儿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眼窝凹陷等,则需尽快就医并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3、对于持续腹泻超过半个月的情况,应考虑是否存在乳糖不耐受的问题。此时可尝试更换为无乳糖配方奶粉,即防腹泻奶粉,以减轻肠道负担,促进恢复。

总之,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并在腹泻发生时及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必要时应尽早就医,防止病情加重。

慕儒公子2025-07-06 09:59:0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