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慢性胃炎伴糜烂能否有效治疗

慢性胃炎伴糜烂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且具备较为成熟的治疗手段。通过胃镜检查时,常常可以观察到胃窦部位出现疣状隆起,并伴有表面糜烂,有时还会伴随少量渗血现象。此类病变的发生可能与饮食刺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因素有关,导致胃黏膜受损,出现片状糜烂。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并去除诱因,同时配合规范的药物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消除致病因素:若糜烂是由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引起,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暂停使用相关药物;如果是因为进食粗糙食物或饮食习惯不良,则应调整为软质易消化食物,注意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通常在去除病因后,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大多数患者的胃黏膜糜烂可得到明显修复。

2、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进行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胃内酸度,促进糜烂面的愈合,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此外,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慢性胃炎伴糜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确诊该病的同时,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检测,如胃镜下的快速尿素酶试验或碳-13/碳-14呼气试验等。一旦确认存在感染,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除治疗,以提高治愈率,防止病情反复。

山锣2025-07-07 06:43:54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