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到底严不严重?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根据病变的程度不同,过去曾将其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临床上已不再使用“浅表性胃炎”这一术语,而是统一称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它实际上涵盖了以往所指的浅表性胃炎。

从严重程度来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相比并不严重,属于较轻的一种胃部炎症。事实上,这种类型的胃炎非常普遍,在接受胃镜检查的人群中,无论是9岁以上的孩子还是成年人,很多人都会被诊断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是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来,其特点是胃黏膜中的腺体出现萎缩现象。腺体萎缩后,可能会引发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也就是原本属于胃的上皮细胞被类似肠道的上皮细胞所替代。这种情况虽然仍属于良性改变,但已经提示胃黏膜发生了异型性变化,是胃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信号。

如果在体检或胃镜检查中发现有萎缩性胃炎或肠化的情况,建议积极进行干预治疗,争取让胃黏膜恢复到非萎缩状态。因为在萎缩阶段,病情仍有逆转的可能;但如果进展到异型增生甚至癌变阶段,就无法再恢复正常了。

总体来说,单纯的慢性浅表性(即非萎缩性)胃炎或早期萎缩性胃炎并不算严重,但仍需引起重视,尤其是要注意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并定期复查以防止病情恶化。

强迫症患者2025-07-07 06:57:03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