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肠炎发作时如何合理用药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无法耐受口服药物。此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考虑通过静脉输液方式给予治疗,以缓解症状并防止病情加重。
本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其中以沙门菌感染最为常见。若血常规检查提示存在细菌感染,通常首选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有喹诺酮类抗生素,必要时还可联合使用头孢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增强抗菌效果。针对伴随的平滑肌痉挛引起的腹痛,可使用解痉止痛药物,如山莨菪碱注射液。当患者出现明显脱水表现时,可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盐水及钾离子,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随着病情的好转,恶心呕吐症状逐渐缓解后,在医生指导下可以开始口服药物治疗。治疗原则与静脉用药基本一致,若有细菌感染仍需继续使用抗生素。对于伴有腹胀、胃部不适的患者,可适当服用助消化类药物;腹痛较重者,可选用山莨菪碱片或颠茄片进行缓解;若腹泻症状明显,则建议配合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并辅以蒙脱石散止泻。
除了西药治疗外,一些中成药如藿香正气胶囊、葛根芩连丸、枫蓼肠胃康片等也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胃肠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一旦发生急性胃肠炎,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由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避免自行乱用药物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