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慢性胃病你了解多少

在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不少人都面临着各种肠胃问题的困扰。很多人在体检或因不适就医时接受了胃镜检查,虽然结果显示没有重大疾病,但报告上常常会出现“胃炎”的字样,比如常见的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即便医生告知并无大碍,仍有不少人感到焦虑不安,胃部不适的症状也迟迟未见缓解,于是开始四处寻找所谓的偏方、秘方,不仅花费大量金钱和精力,还可能加重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的生活质量。

其实,一旦出现胃炎,并不需要过度担忧,更不必追求将胃炎彻底根除。毕竟我们每天都要进食,胃与食物持续接触,发生炎症是较为常见的情况,无法完全避免。真正重要的是如何呵护好自己的胃,减轻不适症状,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见的两种胃炎类型: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

非萎缩性胃炎,以前也被称为浅表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存在炎症,但尚未出现萎缩现象,整体结构基本正常。这类胃炎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细菌感染(尤其是幽门螺杆菌)、长期吸烟饮酒、精神压力过大等,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引发炎症反应。

而有些人在胃镜检查后被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一查资料看到“可能癌变”就非常紧张,甚至夜不能寐。其实这种担心往往是多余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老年人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性胃炎,这可能是正常的生理变化之一,并不一定伴随明显症状。从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只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积极管理,完全可以控制病情,无需过度恐慌。

那么,如果确诊有胃炎,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合理用药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规范治疗,清除病菌,从而减轻胃部炎症,缓解相关症状。此外,针对不同症状也可以选择相应的药物,例如胃胀明显的患者可以使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反酸严重的人可以服用抑制胃酸分泌或中和胃酸的药物。

2.调整生活方式

对于非萎缩性胃炎来说,药物治疗的效果往往有限,因此改善生活习惯尤为重要。良好的生活方式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有效预防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戒烟限酒:吸烟会收缩胃黏膜血管,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营养供应不足,还可能引起胆汁反流,损伤胃黏膜;酒精则会直接刺激胃壁,严重者可引发急性出血性胃炎。
-谨慎用药: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胃产生不良影响,服药时应注意查看说明书中的副作用提示。如果服药后胃部不适感明显,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改为饭后服用。切勿盲目尝试未经证实的偏方、秘方。
-规律饮食:保持三餐规律,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胃胀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
-注意卫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常通过不洁饮食传播,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勤洗手,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3.调节情绪状态

许多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较为突出,而负面情绪会影响胃部血流和胃酸分泌,进而诱发或加重胃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努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学会释放压力,避免陷入“情绪差→胃不舒服→更焦虑→症状加剧”的恶性循环。

当感到压力大、紧张或情绪波动明显时,应主动采取措施放松自己,如适当运动、冥想、听音乐等,避免让负面情绪长期积累。如果自我调节无效,应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以获得科学的心理干预和支持。

总之,面对胃炎,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恐惧和焦虑,而是理性对待、科学管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的心态,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的胃健康。

逐梦者2025-07-07 08:11:29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