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反流性食管炎及其影响?
反流性食管炎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表现形式,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指的是胃内容物或十二指肠液逆流至食管,引发诸如烧心、反酸等不适症状。根据反流是否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该病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出现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的反流性食管炎,另一种则是未见明显黏膜损伤的非糜烂性反流病。在医学检查中,若通过内镜观察到食管黏膜存在糜烂或溃疡病变,则被定义为反流性食管炎;若无此类黏膜损伤,则归类为非糜烂性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炎最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烧心感、胃内容物反流以及胸痛等与食管相关的不适。然而,其影响并不仅限于消化道内部,还可能波及咽喉部和呼吸道等邻近器官。例如,部分患者可能会因此患上慢性咽喉炎,或者出现持续性干咳、声音嘶哑,甚至诱发哮喘样症状。这些由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食管外表现”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迁延不愈。
因此,在面对长期咳嗽、反复发作的哮喘或其他呼吸道问题时,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应考虑是否存在反流性食管炎的可能性。及时诊断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