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警惕反酸烧心,或是反流性食管炎作祟,53岁刘叔叔的康复经历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保护患者隐私,相关内容已做匿名化处理)
摘要:刘叔叔一年前开始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伴有间歇性的上腹部疼痛、胀气以及嗳气等不适,最近病情加重,遂前往医院就诊。经专业检查和诊断,确认其患有反流性食管炎,并伴发食管裂孔疝。医生为其制定了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与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经过住院观察及后续口服药物治疗,症状明显缓解,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基本信息】男性,53岁
【疾病类型】反流性食管炎(伴食管裂孔疝)
【就诊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2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为主,配合短期住院观察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2天,继续口服药物8周
【治疗效果】症状显著改善,胃镜复查显示炎症明显减轻

一、初诊情况
初次接诊刘叔叔时,他显得有些疲惫,但情绪较为焦虑,急于表达自己的不适。他提到,早在一年前就开始频繁出现反酸、烧心的现象,偶尔还伴有上腹痛、腹胀和嗳气。既往有慢性胃炎和高血压病史,最初误以为这些症状是长期服用降压药所致,因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直到近期症状明显加重,影响了日常生活,才决定就医。体检发现腹部柔软,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结合他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判断为反流性食管炎,并安排入院进一步检查。

二、诊疗过程
住院期间,刘叔叔接受了系统的检查,其中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存在食管裂孔疝并中度食管炎(L-B分级),同时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伴黏膜结节。考虑到其病情特点,主治医生立即给予抑制胃酸分泌和促进胃肠动力的联合治疗方案,即每日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以增强胃肠蠕动,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同时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进行抑酸治疗,保护食管黏膜。此外,还进行了多项基础健康筛查,包括传染病抗体检测、颅脑CT等,结果均无异常。住院两天后,刘叔叔症状明显缓解,便出院回家继续按医嘱服药,并计划8周后返院复查胃镜。

三、治疗成效
住院第1天,刘叔叔就表示反酸和烧心感有所减轻;住院第2天,腹胀和腹痛症状基本消失,仅有轻微反酸,无烧心现象。查体显示腹部柔软,无压痛反应,符合出院标准。随后他在家中坚持完成为期8周的药物治疗,并按时返院复查。复查时胃镜显示胃黏膜呈浅红色,表面光滑柔软,未见明显炎症或其他病变,说明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虽然目前病情稳定,但由于刘叔叔本身患有慢性胃炎,仍需定期复查胃镜,以便及时掌握胃部变化。

四、生活调养建议
刘叔叔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他表示终于摆脱了长期困扰的反酸和烧心之苦。作为主治医生,我也为他的好转感到欣慰。不过,鉴于他仍有慢性胃炎的病史,我特别叮嘱他在日常生活中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饮食上应选择低盐、清淡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适当减重有助于减轻腹压,从而降低胃食管反流的风险;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厘米,避免餐后两小时内平卧,防止夜间反流发生。此外,应严格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胃部不适。对于已有慢性胃病的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为重要,可以动态监测胃黏膜状态,预防恶性病变的发生。

五、医学启示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食管清除能力下降、胃酸反流增多以及食管敏感性增高等因素有关。典型表现为反酸、烧心,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胸痛、吞咽困难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不适,应及时就医,切勿自行判断延误病情。刘叔叔起初将症状归因于药物副作用,忽视了潜在疾病的警示信号,导致治疗时机被耽误,生活质量下降。希望广大患者能够引以为戒,在身体发出“警报”时尽早寻求专业帮助,做到早诊断、早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质量。

凡事看淡2025-07-07 10:29:1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