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如何辨别缺血性结肠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老年人罹患缺血性结肠炎的比例逐年上升。这种疾病在过去并不常见,但随着临床病例的不断增多,已逐渐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缺血性结肠炎主要发生在老年群体中,其发病机制与血管病变密切相关。由于老年人普遍存在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等问题,肠道供血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引发炎症。
在临床上,缺血性结肠炎最典型的症状是突发性腹痛和便血。这种腹痛通常较为剧烈,且不会因排便而缓解,甚至可能在排便后仍有持续不适。便血多为暗红色或混有黏液,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腹泻、腹胀等表现。病情发展迅速,属于急性病症的一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需与多种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例如,结肠肿瘤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也较高,尤其是当肿瘤体积较大、表面发生糜烂或溃疡时,也会出现类似的腹痛和便血症状。因此,医生在接诊时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内镜观察来明确病因。
另外,急性细菌性痢疾也是常见的鉴别疾病之一。该病多由食用不洁食物引起,患者常表现为突发腹痛、腹泻、便血,并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由于属于感染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反应,如高热、乏力等,血液检查中也可发现白细胞升高,提示存在细菌感染。
综上所述,老年人一旦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及便血,应及时就医,结合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全面评估,以便尽早明确是否为缺血性结肠炎,从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