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老年人为何易患缺血性结肠炎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老年人都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心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会引发血管壁的病变,导致管腔变窄,血流运行不畅,进而可能在肠系膜血管中形成微小血栓。这种病理变化会影响肠道的血液供应,特别是在结肠部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如腹痛、腹泻,严重时还会伴有便血。

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与肠道黏膜对血流变化的高度敏感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肠黏膜需要接收整个肠壁50%-70%的血流量来维持其功能和完整性。当供血不足时,肠黏膜最容易受到损害,最先出现缺血性改变,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三联征”:突发性腹痛、腹泻以及便血。不过,与其他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不同的是,缺血性结肠炎所引起的便血量通常较少,患者不必过度惊慌。腹痛多为急性发作,呈痉挛性疼痛,主要集中在下腹部或左下腹区域。部分患者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热表现。

当患者因上述症状前往医院就诊时,医生会综合评估其基础疾病史,并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及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由于缺血性结肠炎在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且通过结肠镜检查能够清晰观察到结肠黏膜的缺血性改变,因此确诊相对容易。及时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助于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咋吃-都不胖2025-07-08 07:27:0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