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胃癌患者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胃癌化疗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两大类。血液学毒性主要包括骨髓抑制以及肝肾功能的损害,这类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定期的实验室检查才能发现指标异常。骨髓抑制具体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以及贫血等情况。而非血液学毒性则涵盖了多种临床表现,如消化道不适、过敏现象、皮肤异常、神经系统反应、心脏毒性以及脱发等。

不同类型的化疗药物所引发的副作用也各有差异。目前用于治疗胃癌的主要化疗药物包括铂类化合物(如顺铂和奥沙利铂)、紫杉类药物、氟尿嘧啶类药物以及伊立替康等。以顺铂为例,其最明显的副作用是引起恶心与呕吐等消化道反应,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上已有多种预防性止吐药物可供使用,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这些不良反应。奥沙利铂与紫杉类药物可能诱发不同程度的皮肤过敏症状;而紫杉类和伊立替康则常导致脱发的发生。此外,伊立替康还可能带来迟发性腹泻以及急性胆碱能综合征,此时往往需要配合特定的止泻药物进行干预。氟尿嘧啶类药物则存在一定的心脏毒性风险,特别是口服型氟尿嘧啶可能会引发手足综合征。针对上述各种不良反应,因其发生机制不同,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或物理方法加以处理,以保障患者的治疗安全和生活质量。

金山沟2025-07-08 09:08:1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