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可以采用微创方式治疗吗?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医生常常会遇到患者提出的疑问:“像我这样的病情适合做微创手术吗?”“开腹是不是能切除得更彻底?”“微创治疗是不是就是通过内镜来切除病变?”其实,这些问题虽然从专业角度看似乎属于常识,但对患者和家属来说,由于医学知识的不对称性,他们往往需要更多时间去理解。因此,作为医生,应多一些耐心,站在患者角度解释清楚,帮助他们更好地做出决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关于胃癌微创治疗的一些基本常识。
(1)什么是胃癌的微创治疗方法?
所谓胃癌微创治疗,通常指的是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的胃癌根治术。这种手术方式通过在腹部打几个小孔,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完成胃部组织的游离以及周围淋巴结的清扫,之后通过一个较小的辅助切口或者继续在腹腔镜下完成消化道重建。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动辄25厘米左右的大切口,微创手术能够显著减少对腹壁的损伤,降低因长时间暴露导致的体液蒸发。此外,腹腔镜具备放大功能,使得手术视野更加清晰,解剖层次更容易辨别,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副损伤,术中出血也相对较少,有助于术后更快恢复。不过,微创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手术时间可能延长、存在气腹相关并发症等。对于肿瘤体积较大、侵犯邻近器官或淋巴结明显肿大融合的情况,腹腔镜操作难度增加,限制了其应用。常用来比喻的就是: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就如同用手抓饭和用筷子吃饭,目的都是为了把病治好,只是方式不同。目前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两种手术方式在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面差别不大,而微创术后恢复更快,是未来外科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2)微创手术能否将病灶切除得足够干净?
很多人认为,只有开腹才能看得清楚,从而切除得更彻底。实际上,无论是开腹还是微创手术,胃切除的范围和淋巴结清扫的标准都是一致的。清扫的程度不是依据肉眼是否看见残留,而是根据淋巴结分组及要求显露的解剖位置来判断是否完成。而且,借助腹腔镜的放大作用,有时候反而更容易发现一些微小的异常淋巴结。所以,并非开口越大就看得越清楚、切得越彻底。可以说,微创手术在切除的彻底性方面与传统手术相当,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更具优势。
(3)胃癌微创治疗是否等于内镜切除?
很多人误以为微创就是通过胃镜来做切除,其实不然。真正意义上的胃癌微创手术指的是腹腔镜下的根治性操作,而内镜下切除仅适用于极少数早期胃癌,例如病变局限于黏膜层或浅层黏膜下层、分化程度较好的类型。这类治疗手段近年来适应症有所扩展,但仍远不及腹腔镜手术的应用广泛。国内外多项权威指南如《日本胃癌处理规约》《日本胃癌指南》以及我国发布的《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对此类手术的适应症均有详细说明。
(4)所有类型的胃癌都可以选择微创治疗吗?
目前关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适用人群仍存在一定争议。根据《日本胃癌指南》,对于早期胃癌(临床I期)而言,腹腔镜手术已成为标准治疗方式之一。而对于进展期胃癌,微创治疗的应用仍需谨慎评估。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我国越来越多医院开始开展腹腔镜胃癌手术,包括部分基层医疗机构。根据国内《腹腔镜胃癌手术操作指南(2016版)》,该术式适应症已扩展至临床I、II、IIIa期。然而,对于肿瘤体积大、侵犯临近脏器、淋巴结广泛转移等情况,微创手术的实施难度较大,应结合具体病情和规范指南综合判断。最终的手术方式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疾病分期以及自身经验作出最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