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67岁女性因长期咳嗽确诊罕见胃肝样腺癌伴肺转移,科学用药改善症状

患者因持续一个月的咳嗽及咳痰症状前来医院就诊,初期表现为咽痛、咽痒,无发热或流鼻涕等伴随症状。患者曾自行服用“肺力咳合剂”等中成药,虽症状略有缓解但反复发作。入院体检发现双肺呼吸音清晰,伴有少量干湿啰音,咽部不红,扁桃体未见肿大。血液检查结果显示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显著升高。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小结节以及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初步考虑为右肺中央型肺癌并多处转移。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医生安排了CT引导下经皮纵隔淋巴结穿刺活检,病理报告显示为“肺浸润性癌,结合形态与免疫组化特征,倾向于肝样腺癌或转移性肝细胞癌”。考虑到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结果,认为肺内腺癌更可能是转移性病变,因此建议患者进行全身PET-CT扫描。结果显示胃壁局部增厚且代谢活跃,高度怀疑胃癌。随后通过胃镜取样活检,最终确诊为“胃体低分化腺癌,伴肝样分化”。

综合各项检查结果,患者被正式诊断为“胃肝样腺癌,并发肺转移”。该类型肿瘤属于腺癌中的罕见亚型,临床表现隐匿,易误诊漏诊。治疗上采用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注射液与卡培他滨片进行系统性化疗。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辅以甲氧氯普胺片止吐、蒙脱石散止泻,以及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提供静脉营养支持。

患者住院3天后出院,门诊随访周期为每2至3周一次,已完成共计6次化疗疗程。治疗期间曾出现明显的消化道副反应,包括呕吐与腹泻,但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患者咳嗽、咳痰等症状已完全消失,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恢复正常,胸腹部增强CT显示肺部病灶及淋巴结较初诊时明显缩小,胃周转移淋巴结数量也有所减少,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PR)。

作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在刚得知病情时情绪波动较大,甚至一度有轻生念头。经过医护人员及家属耐心心理疏导,加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现已情绪稳定,积极配合后续治疗。

对于此类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

1.化疗后可能仍存在迟发性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密切观察频率与严重程度,必要时及时就医,防止脱水与电解质紊乱。
2.每周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化疗相关毒性反应。
3.重视营养支持,由于消化道肿瘤本身及其治疗的影响,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建议摄入高蛋白、易消化食物,采取少食多餐方式,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本例提醒我们,准确判断肿瘤的原发部位是制定合理治疗策略的关键。初次病理报告仅提示腺癌,并不能直接推断其来源,必须结合影像学及其他检查手段综合分析。此外,对晚期癌症患者而言,除了规范治疗外,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同样不可忽视。

独依廊桥2025-07-08 10:31:3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