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60岁男子餐前腹痛腹胀,检查发现竟是早期胃癌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相关信息已做处理)
摘要:本病例记录了一位60岁男性患者的就医经历。该患者半年来反复出现上腹部间歇性疼痛,尤其在饭前和夜间症状明显,并伴有腹胀感,但无恶心、呕吐等其他明显不适。经门诊胃镜检查发现胃窦部溃疡,病理活检结果提示胃黏膜腺体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局部原位癌病变。确诊为胃原位癌后,医生建议其尽快住院接受手术治疗,以防止癌细胞扩散或转移。随后患者接受了微创胃癌根治术,并辅以术后药物支持治疗。由于肿瘤尚未突破黏膜层,也未发生转移,术后恢复良好,原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完全消失,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基本信息】男,60岁
【疾病类型】胃原位癌
【就诊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7月
【治疗方案】微创胃癌根治术联合药物治疗(包括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复方铝酸铋颗粒、泮托拉唑钠注射液、脂肪乳注射液等)
【治疗周期】住院16天,术后1个月复查
【治疗效果】癌灶局限,经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一、初次接诊
2021年7月的一天,一位6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因长期上腹部不适前来就诊。他表示,近半年来经常在饭前及夜间感到上腹部隐隐作痛,且伴有明显的腹胀感,但没有出现恶心、呕吐或其他消化道症状。初步体检结果显示: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与反跳痛,肠鸣音正常,未见明显异常体征。随后进行的胃镜检查显示其胃窦部位存在溃疡病灶,进一步取组织活检后,病理报告显示胃黏膜腺体呈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并伴有局部原位癌变。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初步判断为胃原位癌,并建议患者尽快入院进行系统治疗,以防病情进展。

二、住院治疗过程
患者入院后,进行了全面的术前评估和相关化验检查,确认无手术禁忌症。术前一天开始禁食禁水,以排空胃内容物。次日实施了微创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观察到胃部形态正常,未见肿瘤侵犯周围组织迹象,胃窦处可见一处大小约1×0.5cm的溃疡性病变。术后病理进一步明确诊断为胃原位癌,癌灶局限于胃黏膜层,未发生淋巴结或其他器官转移。术后给予胃肠减压,并静脉滴注泮托拉唑钠注射液抑制胃酸分泌,配合脂肪乳注射液提供营养支持,确保引流通畅,及时更换伤口敷料。术后第6天拔除胃管,开始通过小肠营养管逐步过渡至口服饮食。术后第9天,经腹腔彩超检查确认术区无积液,遂拔除引流管。由于属于早期胃癌,无需后续放化疗。

三、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初期仍有轻微腹胀及间断性腹痛,但程度较轻,在使用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缓解胃动力障碍后,症状迅速改善,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状态。为进一步促进胃肠黏膜修复及吻合口愈合,给予复方铝酸铋颗粒口服。由于采用了微创技术,手术切口小、创伤轻,恢复速度较快。住院16天后,经腹部彩超及胃肠造影检查,确认胃排空功能良好,术区无积液,患者整体状况稳定,原有症状完全缓解,达到出院标准。医生叮嘱其一个月后回院复查,观察术后恢复情况。

四、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作为主治医生,看到这位患者在早期发现胃原位癌并成功治愈,感到非常欣慰。此次手术虽为微创,但对胃部仍有一定损伤,短期内可能出现腹胀、食欲不佳等情况,通常通过合理饮食调理可逐步恢复正常。建议患者术后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食物,同时忌食山楂、柿子、糯米类不易消化的食物。出院后1-3个月内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进食,逐步过渡至常规三餐结构。术后一年内应定期门诊随访,如恢复良好,可适当延长复查间隔。

五、临床感悟
本例充分体现了胃癌早诊早治的重要性。胃原位癌若能在癌灶尚未突破黏膜层时被发现并及时干预,治愈率可高达95%以上。然而,由于早期胃癌症状不典型,很多患者往往在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才察觉,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具有高风险因素的人群,如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以及长期饮食结构不良者,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胃镜筛查。即便没有上述高危因素,若出现持续性上腹不适、餐后饱胀、食欲下降等症状,也应及时就医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爱爱龙鱼2025-07-08 10:32:5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