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中年男性长期酗酒引发严重肝病,竟导致昏迷入院抢救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名41岁男性因突发肝昏迷被紧急送医,家属透露其长期大量饮酒,经详细检查后确诊为酒精性肝炎引发的肝功能衰竭,并发肝性脑病。经过住院治疗35天,采用药物治疗联合血浆置换等综合手段,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意识恢复,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后续门诊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基本信息】男,41岁

【疾病类型】酒精性肝炎并发肝性脑病

【就诊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3月

【治疗方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硫普罗宁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血浆置换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35天,门诊随访6个月

【治疗效果】患者神志恢复清醒,消化系统症状缓解,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无明显不适

一、首次接诊情况

患者由急诊转入医院时处于昏睡状态,伴有躁动不安,在接受按压眼眶刺激后有痛苦反应。家属反映其性格内向,长期独饮成习,离婚后饮酒频率显著增加,几乎每晚依赖酒精入睡。半年前曾因肝功能异常住院治疗,此次发病前3天出现感冒和发热症状,未予重视,并连续进食排骨类高蛋白食物,家人发现其长时间无意识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

入院后实验室检查显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升高,凝血酶原时间为21.7秒,活动度仅为36.1%,同时血氨浓度异常升高。在排除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药物性肝损伤后,最终诊断为酒精性肝炎导致的肝功能衰竭合并肝性脑病

二、治疗过程回顾

根据患者的既往病史与当前检测结果,医生判断其病情危重,存在严重的肝性脑病表现。肝性脑病通常表现为从言语混乱到意识丧失逐步发展的过程,部分患者甚至会直接进入昏迷阶段,昏迷程度越深预示着病情越严重,康复难度越大。

诱发因素分析:本次感冒发烧加重了肝脏负担,加上高蛋白饮食引起血氨急剧上升,而肝脏解毒能力下降,最终诱发肝性脑病。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医疗团队迅速启动抢救流程,采取如下措施:

使用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降低血氨水平

甘露醇注射液脱水降颅压,缓解脑水肿

异甘草酸镁、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普罗宁等保肝药物联合应用,以降低转氨酶、退黄、稳定肝细胞膜

输注新鲜血浆进行血浆置换,补充凝血因子,提升凝血酶原活动度

经过为期35天的系统治疗,患者最终顺利康复出院。

三、治疗成效观察

入院第二天患者即恢复意识,第四天神志完全清醒,计算力与定向力逐步恢复。尽管仍存在食欲差、恶心、腹胀、尿色加深及局部淤斑等肝功能不全相关症状,但随着持续保肝治疗与血浆支持,两周后上述症状基本消失。

复查结果显示:血氨水平显著下降,肝功能指标趋于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出院前各项指标均已恢复正常。门诊随访半年期间,患者自述身体状况良好,未再出现酗酒行为。

四、康复期管理建议

虽然患者目前病情稳定,肝功能也恢复正常,但戒酒和心理调适仍是后期康复的关键。住院期间由于医护人员监管,戒酒相对容易实现;然而出院后面对社会环境压力,患者复饮的风险仍然较高。

建议患者做到以下几点:

避免参与酒局聚会,减少饮酒诱因

通过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情绪压力,丰富业余生活

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结构,避免食用生冷、坚硬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在肝性脑病急性发作期应严格限制高蛋白饮食摄入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腹部彩超及甲胎蛋白,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五、医生的专业反思与健康提示

肝功能衰竭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近年来,随着“酒文化”的流行,人们习惯于借酒消愁或社交助兴,导致我国酒精性肝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酒精性肝炎如不加以控制,可能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形成“三部曲”式进展,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呼吁广大民众:珍爱健康,理性饮酒,切勿贪杯。

快乐的疯子2025-07-10 09:12:50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