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肝是怎么回事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引发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展过程通常从脂肪肝开始,随后可能逐步演变为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最终甚至可能导致酒精性肝硬化。这种疾病在欧美国家较为常见,但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根据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中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已达到4%-6%。
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机制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乙醇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名为乙醛的中间产物,它是一种具有高度反应活性的分子,能够直接对肝细胞造成损伤;
第二、乙醇的代谢过程会消耗大量氧气,从而导致肝脏小叶中央区域出现缺氧现象;
第三、乙醇通过肝细胞内的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进行代谢时,会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这些物质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加剧肝细胞损伤。
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饮酒的方式、个体对乙醇的敏感程度以及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症状的轻重与饮酒量和持续饮酒的时间密切相关。许多患者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肝脏相关症状或体征。
酒精性脂肪肝通常症状较轻或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力、食欲减退,或在右上腹部位出现轻微的隐痛或不适感,同时肝脏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
而酒精性肝炎的症状则更为明显,通常发生在近期大量饮酒之后。常见的症状包括全身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以及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低热、黄疸等症状,体检时可发现肝脏肿大并伴有压痛。
综上所述,酒精性肝病是一个渐进性的肝脏损伤过程,及早戒酒和改善生活方式对于防止病情恶化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