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性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科学治疗实现病情稳定
摘要:一名45岁男性患者,无长期饮酒史,但因转氨酶异常持续两年前来就诊。期间曾接受间歇性治疗,效果不稳定。近期复查发现肝功能再度恶化,乙肝和丙肝检测均为阴性,B超提示脂肪肝,为进一步明确病因入院检查,最终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通过规范用药与生活方式干预,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整体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45岁
【疾病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就诊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9月
【治疗方案】药物联合生活方式调整(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片、水飞蓟宾胶囊)
【治疗周期】住院17天,门诊随访2个月
【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焦虑情绪缓解,病情趋于稳定
一、初诊情况分析
患者主诉为近两年内反复出现的转氨酶升高问题,虽未有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证据,也无酗酒史,但血糖水平常维持在约8mmol/L。日常生活中久坐少动,偏好高糖、高脂饮食,尤其喜爱含糖饮料。这些因素导致其血糖偏高,并进一步诱发肝脏病变。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初步判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二、系统治疗过程
由于肝功能波动明显,影响生活质量,患者被建议住院进行全面评估。入院后化验结果显示:ALT282U/L,AST117U/L,空腹血糖7.83mmol/L。随后行肝脏穿刺活检,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上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片以及水飞蓟宾胶囊进行抗炎、抗氧化及保肝治疗,同时配合心理疏导以缓解焦虑情绪。医生还鼓励患者加强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结构。
三、治疗成效显著
经过为期17天的综合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明显好转,复查显示ALT降至26U/L,AST为19U/L,总胆红素下降至13.2μmol/L,空腹血糖也控制在6.49mmol/L。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出院后继续维持治疗方案,并定期回院复诊。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建议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体重快速下降引发新的肝脏损伤,同时继续使用保肝药物,必要时可加用降糖药。定期每两个月复查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腹部B超,有条件者可进行肝纤维化无创检测,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
五、疾病管理心得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常见于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人群,尤其是久坐不动、饮食结构不合理者更易患病。该病具有可逆性,超过六成患者可通过减重和饮食结构调整实现肝脏功能改善。若单纯生活方式干预3-6个月无效,则需辅以药物治疗。本例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和行为矫正,成功控制了病情,说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