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戊型肝炎的传播方式解析

戊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途径,也称为消化道传播。该病毒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进入人体,在消化道内被吸收后运送至肝脏,并在肝细胞内进行复制,导致肝脏组织受损、发炎甚至坏死,最终可能引发急性活动性肝炎。

戊型肝炎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老年男性发病率相对更高。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特征,在卫生条件较差或水源易受污染的地区更容易出现暴发流行。感染HEV(戊型肝炎病毒)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初期可能会伴随轻微发热或低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肝功能异常相关症状,包括:全身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厌恶油腻食物、眼睛及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加深以及右上腹肝区隐痛或不适感。若发现上述表现,建议尽快就医并进行肝功能检测。典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会显示血清转氨酶水平迅速上升,同时伴有胆红素浓度增高。

为了明确诊断是否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医生通常会安排“戊肝两项”检查,即检测血液中的抗-HEVIgG和IgM抗体水平。当这两种抗体均呈阳性且滴度显著升高时,则可判断为近期感染或正处于疾病活跃期。及时的确诊有助于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米兔咻2025-07-12 06:46:5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