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否严重
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持续进展的肝脏疾病,其严重程度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在临床实践中,重度患者的表现尤为突出,常见症状包括显著乏力、腹部胀满、食欲减退以及厌恶油腻食物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黄疸现象,表现为皮肤和眼白发黄,同时伴有慢性肝病面容、蜘蛛痣及肝脾肿大等体征。从实验室检查来看,肝功能受损明显,例如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水平可能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以上;白蛋白含量下降至低于32g/L,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也出现降低。
凝血功能障碍也是重要指标之一,具体表现为凝血酶原活动度介于40%-60%之间,胆碱酯酶活性低于4500U/L。这些变化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已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此类病情较重的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虽然治疗难度有所增加,但通过积极干预措施,多数患者的预后相对乐观。然而,如果延误治疗或存在感染、过度劳累、饮酒等诱因,可能会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引发肝衰竭。
此外,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接受的治疗不够规范,疾病可能持续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诊断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长期健康状况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