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测的含义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外层包膜的一种蛋白质结构,最早被称为“澳大利亚抗原”。它是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体检报告中显示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时,通常意味着体内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但这并不足以确诊乙肝病情,还需要结合乙肝五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乙肝五项检查是判断乙肝感染状态的关键依据。如果在乙肝五项结果中发现第1、3、5项呈阳性,则称为“大三阳”,提示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而若第1、4、5项阳性,则为“小三阳”,表明病毒复制相对减少,但仍有潜在传播风险。
此外,即便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乙肝病毒感染的可能。有部分患者虽然表面抗原阴性,但仍可在血液中检测到HBV-DNA阳性,甚至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肝炎活动的表现。
因此,在临床上,除了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外,还需进一步检测HBV-DNA水平以及肝功能状态,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乙肝表面抗原只是初步筛查的一个指标,不能单独作为诊断或治疗的唯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