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岁男性确诊急性丙型肝炎,科学治疗助力康复
(本文仅作科普参考,患者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一名51岁中年男性因“恶心、厌油持续10余天,眼白发黄、尿色加深1周”前来就诊。经全面检查,发现其丙肝抗体呈阳性,且丙肝病毒处于高水平复制状态,肝功能明显异常,最终被确诊为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通过采取积极的保肝降酶等治疗措施,患者的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各项指标趋于稳定,住院4周后顺利出院。
基本信息:男,51岁
疾病类型: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
就诊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18年6月
治疗方案:口服药物联合注射治疗(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片、水飞蓟宾胶囊;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
治疗周期:住院4周,出院后半个月门诊复查
治疗效果:症状缓解,肝功能基本恢复,病情稳定
一、初诊情况
患者主诉为恶心、厌油,随后出现眼黄、尿黄等症状。自行服用胃药无效后前来就诊。体检发现肝功能严重异常:谷丙转氨酶高达773U/L,总胆红素达83.6μmol/L,提示急性肝损伤。初步诊断为急性病毒性肝炎,建议住院进一步明确病因。
二、住院诊疗过程
入院后,患者接受传染病常规护理,并进行隔离观察。完善相关检查后,确认丙肝抗体阳性,甲肝、乙肝、戊肝抗体阴性,排除其他类型肝炎可能。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最终确诊为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黄疸型),并开始系统性的保肝、降酶、退黄治疗。
三、疗效评估
经过四周治疗,患者恶心、乏力、尿黄等症状显著改善,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住院第3周时,丙肝病毒RNA检测转为阴性,表明病毒已被清除。至第4周,病情稳定,达到出院标准。
四、出院建议与生活管理
虽然患者肝功能已基本正常,但肝细胞尚未完全修复,仍需继续口服保肝药物,并在出院半个月内复诊。此外,应避免饮酒、保持清淡饮食、适量运动,以促进身体全面康复。
五、医生总结与思考
急性丙型肝炎相对少见,容易漏诊。本病例提示,在诊断不明原因肝炎时,应考虑丙肝感染的可能性。对于部分病毒载量下降明显的急性丙肝患者,可暂不启动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即可。此例患者未使用抗病毒疗法,但仍获得良好预后,说明个体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