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的症状表现
慢性肝炎是一种病程较长、发展缓慢但潜在危害较大的肝脏疾病,其症状表现多样,通常可分为全身表现、消化道表现、黄疸、肝区疼痛、肝脾大以及肝外表现等多个方面。
一、全身表现。慢性肝炎患者常常感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这种状态可能与轻度发热、代谢紊乱有关。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失眠、多梦等神经精神症状,这些可能与肝功能异常影响体内代谢平衡有关。
二、消化道表现。肝脏是胆汁合成与分泌的重要器官,当肝功能受损时,胆汁分泌减少,进而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食物、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在进食后可能加重。
三、黄疸。当肝功能受损较为严重时,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分泌及排泄过程均可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经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加深,这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之一。随着胆红素水平进一步升高,皮肤、巩膜等部位会出现黄染现象。此外,胆汁酸排泄受阻也会导致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升高,沉积于皮肤后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皮肤瘙痒。
四、肝区疼痛。慢性肝炎患者通常不会出现剧烈疼痛,但由于肝脏包膜受到牵拉或炎症刺激,部分患者会在右上腹、右季肋部出现隐痛、钝痛或压痛感,这种不适感有时会放射至背部或肩部。
五、肝脾大。由于肝脏持续炎症反应,导致充血、水肿,早期常表现为肝脏肿大。随着病情进展,肝细胞大量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并收缩,晚期可能出现肝脏缩小。脾脏因门静脉高压也可能出现肿大。
此外,慢性肝炎还可能引发一些肝外表现,如慢性乙肝或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面色灰暗、黝黑,称为肝病面容;部分患者手掌大小鱼际部位皮肤发红,称为肝掌,这些体征往往是肝功能长期受损的外在体现。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慢性肝炎,防止其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