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怎么回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胆汁从肠道逆流至胃部,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伤。正常情况下,胆汁由肝脏分泌后储存在胆囊中,随后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帮助脂肪的消化。然而,当幽门括约肌功能出现障碍时,原本应流向肠道的胆汁可能会倒流回胃腔。

这种反流的胆汁中含有大量胆盐和胰酶,它们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的发生。在胃镜检查中,医生通常可以看到患者的胃腔内有黄绿色液体潴留,特别是在胃体或胃窦部位,这是胆汁反流的重要特征之一。

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隐痛、刺痛、腹胀、早饱、嗳气以及恶心等不适症状,部分人还会出现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这些症状往往反复发作,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方面,临床上常用胃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来吸附和中和胆汁,从而缓解症状并促进胃黏膜修复。此外,促胃肠动力药物也有助于改善幽门功能,减少胆汁反流的发生。同时,建议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高脂食物和烟酒刺激,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病情恢复。

曾经往昔2025-07-13 08:05:1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