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五分钟全面了解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又被称为碱性反流性胃炎或十二指肠反流病。该病主要是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异常或曾接受过胃部手术,导致原本存在于十二指肠中的胆汁、胰液等物质逆流入胃内。这种反流会刺激胃黏膜,引发炎症、糜烂甚至出血,削弱胃黏膜的保护屏障,进而造成氢离子回渗,形成慢性胃黏膜病变。
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胃部灼热感以及不同程度的胃出血症状。部分患者在进食后症状会明显加重,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诊断方面,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典型症状和相关检查来做出判断。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有:胃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的损伤情况;粪便常规有助于发现是否有隐血;胃吸出物测定和同位素检测则能评估反流的程度。
治疗上,目前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包括促进胃动力的药物以加快胃排空、结合胆盐类药物以减少胆汁对胃的刺激、抑制胃酸分泌以减轻胃部不适,以及针对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病情控制至关重要。建议患者饮食清淡、易于消化,避免暴饮暴食;餐后不宜立即平躺,睡前两小时内尽量不进食;同时要戒烟限酒,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