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律饮食竟成胆囊炎诱因,75岁老人亲身经历警示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患者相关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本篇病例讲述了一位75岁老年男性患者的就医经历。该患者一个月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隐痛、食欲下降及反酸等症状,自行服药效果不佳后前来就诊。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胆囊炎伴胆囊泥沙样结石,最终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恢复。术后住院5天,随访期间病情稳定,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一、初诊情况回顾
患者为75岁男性,有糖尿病病史7年余。家属反映其日常饮食习惯不良,饮水较少。一个月前开始出现食欲明显减退、乏力,并伴有上腹部阵发性隐痛,未进行性加重;同时出现小便发黄、皮肤瘙痒、偶有反酸和烧心等症状。曾口服四消丸治疗,但效果不理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门诊检查肝肾功能及血糖无明显异常,胃镜提示反流性食管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肝胆胰脾彩超显示胆囊壁增厚、内透声差,存在细密光点漂浮,诊断为慢性胆囊炎合并胆囊泥沙样结石,遂收治入院。
二、治疗方案制定与执行
入院后完善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未发现贫血等并发症。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且合并糖尿病,家属最初对手术治疗持保留态度,担心术后恢复困难。经详细沟通,向家属说明胆囊结石可能引发胰腺炎、胆道阻塞等严重后果,药物控制效果有限,而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家属最终同意手术方案,遂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对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
三、术后恢复良好
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切口愈合良好,未出现家属担忧的愈合延迟问题。住院5天后复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自述上腹疼痛消失,食欲逐步恢复,但仍需继续服用药物控制反流性食管炎。出院1个月后门诊复诊,手术切口完全愈合,整体恢复状况良好。
四、出院指导与生活建议
患者康复情况令人满意,但鉴于其患有糖尿病,特别叮嘱其日常生活应注重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有助于血糖控制及身体恢复。在伤口完全愈合前应保持干燥,防止感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洋葱、大葱等。若切口出现瘙痒,应避免抓挠以防破损感染。
五、医生诊疗体会
胆囊炎的发生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长期饮食不规律、饮水不足、高脂饮食等是主要诱因。本案患者正是典型例子。预防胆囊疾病的关键在于调整生活方式,做到定时进餐、营养均衡,减少油腻食物摄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源头降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