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张阿姨确诊后天性胆囊缺如,通过保守治疗有效控制病情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有长达20年的慢性乙型肝炎病史以及5年的胆囊炎病史,但未系统治疗,长期间断性服用恩替卡韦胶囊抗病毒药物。在1年未复查的情况下,来我院就诊时通过彩超检查发现胆囊影像缺失,进一步CT检查提示萎缩性胆囊影,最终被诊断为后天性胆囊缺如。经过为期半年的口服药物联合饮食调整方案,患者胆囊萎缩情况有所改善,胆汁回声逐渐显现,腹胀症状明显缓解。
【基本信息】女性,66岁
【疾病类型】后天性胆囊缺如伴慢性胆囊炎
【就诊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6月
【治疗方案】采用消炎利胆片、熊去氧胆酸胶囊及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用药,并辅以科学饮食指导
【治疗周期】门诊持续治疗6个月,期间定期随访观察
【治疗效果】胆囊体积恢复迹象明显,腹胀等临床症状减轻,整体健康状况改善
一、初次面诊情况
张阿姨自述患有慢性乙肝已有二十年,病情基本稳定。五年前查出胆囊炎,医生曾开具恩替卡韦胶囊,但她并未坚持服药,也未按时复查。期间每半年做一次彩超,结果显示胆囊体积逐渐缩小。偶尔进食后出现轻微腹胀,但因无明显不适而未引起重视。此次拖延一年才来检查,彩超显示胆囊缺如,随后腹部CT检查确认存在萎缩胆囊影,因此被确诊为后天性胆囊缺如。
二、治疗过程与调整
确诊后,考虑到患者有长期胆囊炎病史且呈进行性萎缩趋势,医生建议手术切除以防癌变风险。但家属希望先尝试保守治疗,经沟通后决定给予药物干预。初期使用消炎利胆片缓解胆囊炎症及相关症状,一个月后更换为熊去氧胆酸胶囊以促进胆汁分泌。同时配合保肝治疗,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在生活方面,指导患者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增加新鲜蔬果摄入,避免高脂、辛辣食物。
三、治疗成效评估
经过半年治疗,患者再次复查彩超显示胆囊内可见胆汁回声,胆囊大小为3.5cm×1.8cm,壁稍厚,较之前有明显好转。腹胀感显著减轻,体力增强,偶有进食油腻食物也无明显不适。肝功能指标改善,脾脏恢复正常大小。患者及家属对疗效表示满意,暂不考虑手术,继续维持当前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胆囊变化。
四、康复期注意事项
尽管病情有所好转,但仍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避免摄入高脂肪、难消化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防止加重胆囊负担;
2、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饮白开水,避免用碳酸饮料、奶制品代替水;
3、定期到医院进行彩超、肝功能、血常规等相关检查,如病情继续改善可继续巩固治疗,若出现胆囊进一步萎缩或异常病变,仍建议及时手术。
五、医生总结与健康建议
本病例反映出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部分年轻人也因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等原因导致胆囊功能受损甚至萎缩。对于是否保留胆囊的问题,应根据病情发展和专业医生建议综合判断。提醒大家要注重日常饮食习惯,按时进餐,合理搭配营养,远离烟酒、浓茶、咖啡及高脂食物,以维护胆囊与肝脏的健康,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