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男子胆囊结石并发急性炎症未及时处理,终致胆囊穿孔
(声明:本文仅用于健康知识普及,患者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本病例讲述的是一位60岁男性患者,在确诊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后未能及时接受手术治疗,仅采取保守方式控制病情,但效果不佳,最终发展为胆囊穿孔并引发严重腹腔感染。患者因腹痛加剧、高烧不退前来我院就诊,经腹部CT等检查明确诊断。随后采取胆囊及腹腔穿刺引流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成功控制感染,住院一个月后康复出院。该案例提醒我们,胆囊疾病若延误治疗,极易引发致命并发症。
【基本信息】性别男,年龄60岁
【疾病类型】胆囊穿孔伴腹腔感染
【就诊医院】聊城市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11月
【治疗方案】胆囊穿刺引流+腹腔穿刺引流+抗感染药物支持
【治疗周期】住院观察与治疗共计1个月
【治疗结果】感染得到有效控制,症状缓解,顺利康复出院
一、首次接诊情况
患者初次来院时表现为持续性全腹疼痛,并伴有发热症状。病史调查显示,一周前其已被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但由于家属对手术存在顾虑,选择保守治疗,但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逐渐加重。此次因剧烈腹痛和发热前来就医,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胆囊穿孔风险。经腹部CT检查确认胆囊穿孔,并发现腹腔内存在广泛脓肿。血常规提示严重感染,随即被收治入重症监护室进行进一步治疗。
二、治疗过程回顾
入院后,患者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针对病情,首要任务是清除感染源。医生决定实施胆囊穿刺引流及腹腔穿刺引流,将大量脓液排出体外。在B超引导下顺利完成穿刺操作,共引流出约2000毫升脓液。同时给予头孢哌酮钠控制感染,并配合补液以纠正休克状态。术后两天内脓液基本排净,患者整体状况明显改善,各项感染指标也开始下降。
三、治疗成效评估
经过穿刺引流与抗感染治疗,患者的血象、PCT及CRP等炎症指标逐步恢复正常,精神状态和体力也明显恢复。术后第三天体温趋于平稳,腹痛症状逐渐缓解,开始尝试进食并补充营养。住院期间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经过一个月系统治疗,患者感染完全控制,临床症状消失,达到出院标准。
四、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虽然患者已经康复出院,但仍需注意胆囊引流管的日常护理,保持通畅,定期回院复查。如出现发热、腹痛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排查是否仍有腹腔残余感染。饮食方面建议以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为主,避免辛辣、油腻及生冷食物的摄入。此外,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助于身体全面恢复。
五、从该病例获得的经验总结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但可能迅速恶化的疾病,典型表现为突发右上腹剧痛。若未能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胆囊化脓、坏疽甚至穿孔。一旦发生胆囊穿孔,胆汁及脓液流入腹腔可引发严重腹膜炎或脓毒症,威胁生命。因此,当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时,应积极听取专业意见,尽早接受规范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从而降低并发症风险,保障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