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为何会引发胰腺炎
胆总管结石引起的胰腺炎被称为胆源性胰腺炎,这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症。在人体解剖结构中,大多数人的胰管和胆管会在进入十二指肠之前汇合,形成一个共同的通道,并最终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正常情况下,胆汁和胰液会通过这个共同开口顺利排入肠道,参与食物的消化过程。
当胆总管内存在结石时,可能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流动。特别是在进食高脂肪食物后,胆囊收缩加强,胆汁排出速度加快,如果此时结石阻塞了胆总管的末端部分,胆汁就无法顺利进入肠道,反而可能逆流进入胰管。
胆汁逆流入胰管是诱发胰腺炎的关键机制之一。因为胆汁中含有多种可以激活胰酶的成分,一旦这些物质进入胰液,在胰管内激活胰酶,就会导致胰腺自身被消化,从而引发炎症反应。这种由胆道系统问题引起的胰腺炎,就被称作胆源性胰腺炎。
预防与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对于已知患有胆总管结石的人群,应定期复查、注意饮食调节,避免暴饮暴食,尤其是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以降低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若出现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胰腺炎的可能性。
总之,胆总管结石虽为胆道疾病,但其对胰腺的影响不容忽视,了解其致病机制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