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中毒性痢疾是什么?了解病因与防治措施

中毒性痢疾是一种由志贺菌(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高发。该病的发生通常与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有关,志贺菌进入人体后会经历一段潜伏期,随后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

感染中毒性痢疾后,患者常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腹痛、频繁腹泻,部分病例还会出现黏液脓血便等典型症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接触患者排泄物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时,细菌可通过粪-口传播链扩散至他人,造成群体性感染风险。

若病情未及时控制,中毒性痢疾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肝功能损伤、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因此,在疑似感染的情况下,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细菌培养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旦确诊为中毒性痢疾,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例如盐酸环丙沙星或盐酸左氧氟沙星等。同时,在抗感染治疗过程中,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也十分重要,以防止因持续腹泻导致的脱水问题。

预防中毒性痢疾的关键在于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清洁习惯,特别是在高温潮湿的季节,更应注意食物的保存与加工方式,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品。此外,饭前便后勤洗手、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也是有效防控措施之一。

糟老头2025-07-15 08:22:17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