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典型病变表现及其病理特征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一种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其典型病变表现为假膜性炎。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后,极易引发感染。

在病理特征方面,急性细菌性痢疾常累及整个结肠,其中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为常见。其病变特点为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并形成一层假膜,因此被称为假膜性炎,属于一种纤维素性炎症。这种病理改变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出现。

在临床表现上,本病起病急骤,初期常见畏寒、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39℃之间。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每日排便次数可达十余次甚至数十次,且里急后重现象明显,部分重症患者还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病情较轻的清醒患者,通常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通过适当隔离、休息及对症支持治疗即可恢复。而对于症状较重的病例,则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线药物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而对于儿童及孕妇群体,则建议选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等二线药物。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还可配合使用黄连素,有助于抑制肠道过度分泌,从而缓解腹泻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时、规范的治疗对于控制病情进展、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慕儒公子2025-07-15 08:35:36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