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致病因素解析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志贺菌引起,该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内毒素。这种内毒素进入血液后,可引发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状,是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之一。

发病机制方面存在特殊反应,研究显示某些特异性体质人群对内毒素表现出超敏反应。内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促使体内释放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导致急性微循环障碍。这一过程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感染性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最终造成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特别是脑组织受损较为严重。

此外,志贺菌还会产生一种被称为志贺毒素的外毒素,这种毒素能够不可逆地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从而引发上皮细胞损伤。这种情况不仅可能导致出血性结肠炎,还可能诱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儿童是高发人群,尤其是2-7岁年龄段的小儿更容易患病。中毒性菌痢起病急骤,常伴随高热和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感染性休克和中毒性脑病。值得注意的是,疾病初期肠道症状可能较轻甚至不明显,但通过肛拭检查往往可以发现粘液脓血便的存在。

早期识别与干预至关重要,由于该病进展迅速且并发症严重,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在水一方2025-07-15 08:35:5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