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何需要进行胃大部切除?少切一些可以吗?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在经过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后如果仍无法痊愈,或者出现了幽门梗阻、胃穿孔、消化道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又或者存在癌变风险的顽固性溃疡,通常需要采取胃大部切除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这种手术方式指的是切除胃远端的约三分之二部分,因此也被称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那么,为什么治疗溃疡需要切除如此大范围的胃组织?如果少切除一些,是否也能达到治疗效果?这些问题常常是患者最关心的疑虑。

了解胃的解剖结构与功能分区是解答问题的前提。胃位于人体左上腹,分为贲门、幽门两个开口,以及胃小弯和胃大弯两个边缘。从解剖区域来看,胃又可划分为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其中幽门部进一步分为幽门窦(胃窦)和幽门管。不同区域的胃粘膜细胞分布和功能各异,其中胃体和胃窦部位在溃疡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胃的主要功能包括食物的储存、初步消化、排空、防御以及内分泌分泌。具体来说,胃通过蠕动将食物与胃酸、胃蛋白酶混合,完成食物的机械和化学消化;同时,胃还分泌胃酸、胃泌素、胃动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参与调控消化过程。然而,当胃酸分泌过量时,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溃疡的发生。此外,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会加重胃黏膜的损伤,进一步促进溃疡的形成。

溃疡多发部位与胃酸分泌区域高度重合。胃酸主要由胃体和胃窦部的壁细胞分泌,而胃窦部的G细胞还会分泌胃泌素,刺激胃酸的进一步产生。因此,胃远端的2/3区域不仅是胃酸分泌的主要区域,也是溃疡最常发生的位置。

胃大部切除术的三大作用机制

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通过切除大部分壁细胞所在的区域,显著降低胃酸的分泌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溃疡形成的风险;

消除胃泌素的刺激作用:切除了胃窦部的G细胞,减少了胃泌素的分泌,从而降低了胃酸的二次刺激;

彻底清除病灶:手术直接去除了已经存在的溃疡组织,避免了出血、穿孔、癌变等并发症的发生。

如果手术切除范围不足,仅切除胃的一半或更少,残留的胃酸分泌细胞仍可能引发术后溃疡复发,甚至出现吻合口溃疡等新的问题,这在临床上被视为手术失败的表现。

至于术后消化功能的影响,胃大部切除术对消化系统的干扰是暂时性的。术后初期建议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及普通食物。随着身体适应和残胃的代偿性增大,通常在术后一年左右,残余胃的体积和功能会接近正常水平,消化吸收能力也会逐步恢复。因此,患者不必过于担心术后长期的消化障碍问题。

坠落的天使2025-07-15 13:09:38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