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何必须进行大部分胃切除?少切一些可以吗?
对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来说,如果经过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仍无法痊愈,或者存在癌变风险的顽固性溃疡,以及出现幽门梗阻、胃穿孔、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胃大部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该手术通常是指切除胃远端约2/3的部分,也被称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常常会有疑问:为什么必须切除这么多胃?是否可以少切一点?切除过多是否会影响消化功能?要解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胃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分区。
胃的解剖结构与功能分区
胃位于左上腹部,分为贲门、幽门两个开口,以及胃小弯和胃大弯两个边缘。根据位置不同,胃又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贲门部、胃底部、胃体部和幽门部。其中,幽门部又细分为幽门窦(胃窦)和幽门管。不同区域的胃粘膜细胞分布不同,所承担的功能也有所差异。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
接纳和储存食物;
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进行初步消化;
将食物研磨后排入小肠继续消化;
防御病原体侵入,如通过胃酸和免疫球蛋白;
分泌多种消化相关激素,如胃泌素、胃动素等。
胃酸分泌与溃疡形成的关系
胃酸(盐酸)主要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而这些细胞主要集中在胃的远端2/3区域。当胃酸分泌过量时,在胃蛋白酶的共同作用下,会对胃粘膜造成损伤,从而形成溃疡。此外,胃窦部的G细胞还会分泌胃泌素,进一步刺激胃酸分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会加剧这种损伤,导致溃疡反复发作。
为何必须切除胃的远端2/3?
胃大部切除术之所以选择切除远端2/3,是因为:
切除了大部分分泌胃酸的壁细胞,显著降低胃酸分泌;
去除了分泌胃泌素的G细胞,减少胃酸刺激;
彻底清除溃疡病灶,预防癌变、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如果切除范围不够会怎样?
如果仅切除胃的一半或更少,残留的壁细胞仍可能分泌大量胃酸,导致残胃或吻合口溃疡复发,甚至出现出血等并发症,这在临床上被视为手术失败的表现。
胃切除后的消化功能能否恢复?
虽然胃大部切除术切除了大部分胃,但术后消化功能的恢复是可预期的。初期可通过少食多餐、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大约一年后,残余的1/3胃会逐渐扩张并恢复接近正常大小,消化功能也会逐步恢复正常。因此,不必过度担忧术后消化能力的长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