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胃十二指肠溃疡为何需要进行胃大部切除?少切一些可以吗?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如果经过系统规范的药物治疗仍然无法痊愈,或者存在癌变风险(即顽固性溃疡),又或者出现了如幽门梗阻、胃穿孔、胃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时,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进行胃大部切除术。这种手术通常是指将胃的远端约2/3部分切除,临床上称之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那么,为什么治疗溃疡要切除如此大面积的胃组织呢?是否有可能减少切除范围以保留更多胃部功能?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患者。

要理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胃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胃位于左上腹部,分为贲门、胃底、胃体和幽门四部分,其中幽门又分为幽门窦(胃窦)和幽门管。胃角则是胃体与胃窦在小弯侧的交界处。不同区域的胃粘膜细胞分布不同,承担的功能也有所差异。

胃具有五大主要生理功能:包括食物的储存、初步消化吸收、运输排空、防御机制以及内分泌分泌功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它们对食物的化学性消化起着决定性作用。

当胃酸分泌过量并与胃蛋白酶共同作用时,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局部组织溃烂形成溃疡。此外,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也会加剧胃黏膜的损伤,进一步诱发或加重溃疡病情。

值得注意的是,胃中分泌盐酸的壁细胞主要集中分布在胃的远端2/3区域,而胃窦部的G细胞则负责分泌胃泌素,后者通过神经调节促进胃酸分泌。更重要的是,大多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都发生在这一区域。

因此,针对具备手术指征的溃疡疾病,实施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是科学且必要的选择。该手术方式能够实现多重目的:一是显著减少胃酸分泌的主要来源——壁细胞的数量;二是清除胃泌素分泌细胞(G细胞),从而降低胃酸刺激;三是直接去除溃疡病灶,避免其引发的癌变、出血、穿孔及幽门梗阻等严重后果。

如果手术切除范围不足,仅切除一半或更少,残留的胃酸分泌细胞仍可能继续分泌大量胃酸,导致残余胃或吻合口部位再次发生溃疡甚至出血,这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

尽管胃被切除了大部分,但术后消化功能的恢复通常是良好的。患者只需注意饮食调理,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每日4-5餐),并选择营养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乃至普通食物。一般而言,在手术后一年左右,剩余的1/3胃会逐渐扩张并接近正常胃容量,消化吸收功能也会随之恢复。

白云飘过2025-07-15 13:11:15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