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肠易激综合征是什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持续性或间断性的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该病并无胃肠道结构或生化指标上的异常,但临床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该疾病多发于20至50岁的中青年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并可能存在家族聚集现象。此外,肠易激综合征常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同时发生,形成复合型症状。

根据患者的排便特点和粪便形态,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四种类型: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在我国,以腹泻型最为常见。尽管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IBS的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但普遍认为其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敏感性增高、脑肠轴调节障碍、低度炎症反应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密切相关。

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腹胀感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胃肠道症状,如胃部烧灼感、恶心、呕吐等。除此之外,一些肠外表现也较为常见,例如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以及性功能障碍等。

由于该病尚无根治方法,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焦虑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综合管理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干预、药物治疗及心理行为疗法等。及时就医并进行个体化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余生诠释繁花似锦2025-07-17 07:42:54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