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属于动力性障碍的一种。它并非由器质性病变引起,而是由于肠道运动功能紊乱、内脏敏感性增加或脑肠轴调节异常等原因造成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

在临床上,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患者常常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且伴随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的改变,比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症状通常在排便后有所缓解,这也是该病的一个显著特征。

根据排便习惯和粪便形态的不同,肠易激综合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以及未分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不同类型的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各有特点,治疗策略也有所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患者会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但通过肠镜检查、血液化验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通常无法发现器质性病变,这也是肠易激综合征区别于其他肠道疾病的重要依据。

在治疗和管理方面,肠易激综合征强调综合调理。首先应从生活方式入手,保持规律作息、饮食清淡、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同时,情绪管理也非常关键,应尽量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此外,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作息也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

在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症状开具调节肠道动力的药物或益生菌等辅助治疗手段。总之,肠易激综合征虽然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此需要长期关注与科学管理。

潇潇雨未央2025-07-17 10:06:04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