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究竟是怎么回事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腹痛或腹部不适,并伴随有排便习惯的明显改变。这类症状通常在排除了其他器质性疾病后才能确诊,也就是说,并没有明显的结构性病变或生化异常作为病因。
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医学界普遍认为它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其中包括胃肠动力异常,即肠道蠕动过快或过慢;还有内脏感觉异常,也就是肠道对正常刺激的敏感性增强。此外,精神心理因素如压力、焦虑和抑郁也与本病密切相关。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食物不耐受现象,某些特定食物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在临床表现方面,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多样且个体差异较大。常见的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腹胀感以及排便后仍有未排尽的感觉。这些症状往往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体而言,虽然肠易激综合征不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但由于其高发性和慢性特点,仍需引起足够重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管理以及必要时的药物干预,多数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