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60岁女性因饮食过烫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经科学治疗顺利康复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一位60岁女性患者因进食过热食物后出现胸骨后剧烈疼痛并伴有呕血症状前来就诊。入院检查发现其左上腹有明显压痛,胃镜结果显示为糜烂出血性胃炎、胃溃疡及创伤性食管炎。经过禁食、药物抑酸、黏膜保护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患者病情逐步缓解,住院7天后出院,2个月后复查显示食管黏膜已基本修复。

【基本信息】女性,60岁
【疾病类型】上消化道出血、糜烂出血性胃炎、胃溃疡、创伤性食管炎
【就诊医院】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4月
【治疗方案】禁食+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硫糖铝咀嚼片+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输注
【治疗周期】住院7天,2个月后门诊复查
【治疗效果】出血停止,食管黏膜恢复良好

一、初次接诊情况

2022年4月,急诊科紧急邀请消化内科会诊。一位60岁女性患者躺在抢救床上,家属提供的照片显示呕吐物为鲜红色,混杂食物残渣,总量约500ml,并伴有暗红色血块。初步判断为上消化道出血。查体发现患者皮肤黏膜略苍白,左上腹有明显压痛,无反跳痛。生命体征平稳。患者自述前一日快速饮用了刚熬好的热粥,随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次日食用烧饼后症状加重并发生呕血。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史,也无长期服药记录。结合病史与临床表现,医生建议立即住院观察并进一步明确病因。

二、详细诊疗过程

入院后进一步询问病史得知,患者平时注重健康饮食,但有喜喝热粥的习惯。此次事件中一次性饮用大量热粥后即感不适。辅助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为91g/L,其他指标基本正常。医生向家属解释,可能是高温食物导致的食管黏膜损伤引起出血。为进一步确诊,安排胃镜检查。次日胃镜结果显示食管黏膜广泛充血、水肿,部分区域形成血泡,伴有渗血,诊断为糜烂出血性胃炎、胃溃疡和创伤性食管炎。确认病因后,立即给予禁食处理,并使用艾司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配合硫糖铝咀嚼片保护受损黏膜,同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三、治疗成效显著

在住院期间,患者未再出现呕血现象,仅有一次黑便,考虑为既往出血残留所致。复查血常规无明显异常。治疗3天后,胸骨后疼痛明显减轻,但仍存在轻微不适。随后开始尝试温流质饮食,如稀饭,但叮嘱患者需缓慢进食,避免温度过高。住院第7天,患者整体状况稳定,决定出院。医生嘱咐继续清淡饮食,并于1-2个月后复查胃镜以评估黏膜修复情况。两个月后复诊,胃镜显示食管黏膜已基本恢复正常,炎症明显改善。

四、生活注意事项提醒

患者康复令人欣慰,但仍需注意后续调养:

1.出院后若再次出现呕血或黑便,应立即就医,但不必过度恐慌,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炎症或黏膜未完全愈合所致。

2.饮食要温和、细嚼慢咽,避免辛辣、油炸、粗糙食物,防止刺激尚未完全修复的消化道黏膜。

五、医生专业建议与思考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养生,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缺乏科学指导。本例患者误以为“多喝热粥能暖胃”,却忽视了过烫食物对消化道的伤害。长期进食高温食物不仅会造成口腔和食管黏膜损伤,还可能诱发细胞异常增生,增加癌变风险。此外,反复的黏膜损伤会导致瘢痕形成,进而引发食管狭窄、慢性疼痛等问题。因此,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贪图一时口感而影响长远健康。

Mr和风2025-07-17 11:07:32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