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岁老人突发上消化道出血,综合治疗成功控制病情!
(声明:本文仅供科普参考,病例信息已做隐私处理)
摘要:本病例介绍了一位68岁男性患者,有长达40年的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并在8年前确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期坚持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但由于饮食不当突发上消化道出血并伴有失血性休克。经积极实施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并配合止血、抗感染及保肝等综合干预,最终病情稳定,未再出现出血情况,治疗效果显著。
【基本信息】男,68岁
【疾病类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就诊医院】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
【就诊时间】2021年12月
【治疗方案】采用药物治疗(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注射用谷胱甘肽、螺内酯片、呋塞米片、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手术治疗(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相结合的方式
【治疗周期】住院4周,后续每3个月复查,需长期坚持家庭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各项生化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缓解
一、急诊初诊情况
患者因突发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被紧急送入医院,初步检查显示血压仅为80/55mmHg,血红蛋白水平低至56g/L,且凝血功能异常。家属告知患者有长期肝硬化病史,并在入院前食用了芹菜炒肉丝。入院后不久,患者出现大量呕血,初步判断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神经内科排除脑卒中后,迅速转入ICU进行紧急救治。
二、住院治疗过程
在ICU阶段,患者接受了奥曲肽、泮托拉唑钠及输血等止血与补液治疗,5天后血红蛋白升至98g/L,大便颜色恢复正常,但出现腹水加重和胆红素升高的情况,随后转入消化内科继续治疗。治疗方案包括异甘草酸镁、谷胱甘肽等药物保肝降酶,螺内酯与呋塞米联合利尿,并加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控制腹膜炎。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静脉重度曲张,在家属同意下实施了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三、治疗成效评估
经过三个阶段的系统治疗——止血抢救、肝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处理、预防再出血措施,患者病情明显好转。肝功能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腹水消退,腹膜炎得到控制。虽然白蛋白仍偏低,但整体状况稳定,出院后继续家庭治疗。
四、出院后生活建议
为防止病情反复或再次出血,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1.避免劳累、熬夜、情绪波动,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
2.饮食宜温软、易消化,避免辛辣、过硬、过烫食物;
3.慎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防止胃黏膜损伤;
4.日常注意观察大便颜色,发现黑便或不适及时就医;
5.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胃镜,评估静脉曲张情况。
五、医生总结与建议
上消化道出血是多种消化系统疾病的常见表现,尤其在肝硬化患者中,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是高危因素。治疗不仅要止血,更应针对病因进行干预。患者及家属应提高警惕,重视日常管理,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就诊,以降低再出血风险,保障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