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急性肠胃炎该如何应对
急性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通常由饮食不洁、食用生冷或刺激性食物引起,病原体可能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当患者出现剧烈腹痛、频繁腹泻、黏液脓血便、高烧、脱水甚至休克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特别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人群,病情发展迅速,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日常生活中,若确诊为急性肠胃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科学护理和调养:
1、保证充分休息与水分补充
患者应多卧床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大量饮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戒烟戒酒也是促进恢复的重要措施。
2、合理安排饮食结构
由于胃肠功能减弱,建议选择清淡、易消化、富含水分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海鲜及生冷食品,同时不要食用易引起腹胀的豆类和油炸食品。
3、注意乳制品与果汁的摄入
在急性期应避免饮用牛奶及其它乳制品、果汁等,以防因高渗作用而加重腹泻症状。
4、重症患者应采用流质饮食
对于病情较重、呕吐剧烈的患者,可选择流质食物,如浓米汤、鸡汤、豆浆、豆腐脑等,有助于缓解胃肠负担。
5、适当增加进餐次数
每日应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加重胃肠负担。
此外,患者的呕吐物及餐具应彻底消毒,以防交叉感染。儿童患者应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恢复饮食,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以避免因乳糖不耐受而加重腹泻。
对于年长儿童,饮食无需过多限制,谷物、肉类、酸奶、水果和蔬菜均可适量摄入。由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病愈后应额外补充营养,建议每日加餐一次,持续两周,以帮助恢复体力。
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症状变化,包括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体温波动及是否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等脱水表现。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婴幼儿在患病期间应注意奶瓶、餐具、玩具等物品的定期消毒,防止细菌滋生。腹泻停止后,可逐步恢复正常饮食,但仍需注意营养均衡。
最后,提醒大家,急性肠胃炎在夏秋季节高发,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