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甲肝是什么?全面解析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全称甲型病毒性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肝脏疾病。该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常见途径包括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繁殖并侵袭肝脏,引起肝脏的急性炎症、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肝细胞坏死。

甲型肝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急性黄疸性肝炎,患者常常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恶油腻食物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肝脏的正常功能会受到影响,尤其是解毒和胆红素代谢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黄疸的发生。黄疸的表现包括眼睛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等,是甲肝较为明显的体征之一。

在实验室检查中,甲肝患者常表现出肝功能异常,如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显著升高。此外,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也可能明显上升。

在严重病例中,甲型肝炎可能发展为肝功能衰竭,不仅表现为转氨酶剧烈升高,还可能伴随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出现肝性脑病,即肝昏迷。这类情况往往危及生命,需要紧急治疗。

大多数甲肝患者在急性期经过适当治疗可以完全康复,不会留下长期后遗症。然而,对于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若未能及时控制病情,可能会因肝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因此,了解甲肝的传播途径和早期症状,做好预防措施,如接种甲肝疫苗、注意饮食卫生等,对于防止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尧山渔夫2025-07-18 13:13:21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