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肝昏迷是怎么回事

肝昏迷,又称为肝性脑病,是一种由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综合征。其主要病因是严重的肝功能代偿不全,通常由重症肝炎、肝硬化或肝癌等疾病引发。这些疾病导致肝组织广泛受损,从而影响了正常的代谢功能,最终引发肝昏迷。

在临床上,肝昏迷的主要表现包括意识障碍、行为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昏迷。根据病情发展速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脑病两种类型。对于该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及时识别并消除诱发因素,防止血氨水平升高,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为了有效控制肝性脑病的发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积极预防和治疗消化道出血、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以及防止短时间内大量放腹水等。此外,还需尽量减少体内氨的生成,并促进氨的代谢。

对于已经发生肝性脑病的患者,在去除诱因的基础上,应尽早采用药物治疗,以帮助恢复脑细胞的功能。如果药物治疗无效,且患者身体状况和医疗条件允许,可以考虑进行门体分流栓塞术或肝移植手术等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

总之,肝昏迷是由于肝细胞严重受损,导致肝脏代谢功能紊乱而引发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该病病情危重,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极高,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秒杀你的霸气2025-07-18 13:56:28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