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检查常用方法有哪些
肝功能化验是评估肝脏生理状态和检测肝脏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指标反映肝脏的代谢、合成、排泄及损伤情况,有助于判断肝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
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是评估肝细胞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检测血浆蛋白总量、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蛋白电泳图谱、凝血因子水平以及血氨浓度等指标,可以判断肝细胞是否存在慢性损伤及其严重程度。例如,白蛋白水平降低往往提示肝功能受损。
脂类代谢检查有助于发现肝脏疾病引起的脂质异常。肝脏在脂类代谢中起核心作用,常见检测包括血清总胆固醇、胆固醇酯、低密度脂蛋白及阻塞性脂蛋白X的测定。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提示脂肪肝、肝硬化或其他脂代谢紊乱相关肝病。
胆红素代谢检测是判断肝胆系统功能的重要方式。通过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以及尿胆红素和尿胆原含量,可以识别是否存在溶血性疾病、肝细胞性黄疸或胆道阻塞性病变。
胆汁酸代谢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胆汁酸水平能够反映肝细胞的合成、摄取与分泌功能,并与胆道排泄密切相关。空腹或餐后2小时胆汁酸测定均可使用,其中餐后检测更具敏感性,适用于早期肝功能异常的筛查。
肝脏摄取与排泄功能测试通过外源性物质进行评估。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对色素、药物等物质的处理能力下降。临床常用靛氰绿、利多卡因或磺溴酞钠等物质进行静脉注射,通过检测其清除率来评估肝脏的排泄能力。
血清酶学检查是肝病诊断中应用最广泛的项目之一。由于肝脏富含各种酶类,其血清浓度变化能灵敏反映肝脏病理状态。常见的如ALT、AST、ALP、GGT等酶及其同工酶的检测,对于肝炎、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等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肝功能检查涵盖多个方面,从蛋白质、脂类到胆红素、胆汁酸的代谢,以及酶活性和排泄功能等多个维度全面评估肝脏健康状况。只有充分掌握各类检测指标的意义,才能更有效地用于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