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海鲜容易引发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传染病。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尤其在食用了被污染的海鲜后容易引发感染。
哪些海鲜容易携带甲肝病毒?
在各类海产品中,虾类、蟹类以及毛蚶、牡蛎、蛤蜊、蛏子等贝类较容易成为甲肝病毒的携带者,其中贝类的风险最高。贝类属于滤食性生物,容易在生长过程中富集水体中的病毒和细菌,因此一旦生长环境受到污染,其携带病毒的可能性极高。
历史案例警示:食用不洁海鲜危害大
以1988年上海爆发的甲肝疫情为例,当时超过30万人感染,主要原因就是食用了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这一事件成为我国公共卫生史上的重要教训。
错误的食用方式会增加感染风险
生吃、半生吃或仅用开水简单涮煮的食用方式,无法有效杀灭甲肝病毒,从而大大增加感染几率。专家建议,食用海鲜时应彻底加热,确保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并持续加热数分钟,以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病原体。
综上所述,选择新鲜、来源可靠的海鲜,并采用科学的烹饪方式,是预防甲型肝炎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