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恢复

肾性高血压的成因解析

肾性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主要由肾脏疾病或肾血管病变引发。根据病因不同,肾性高血压可以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两大类,具体成因如下:

一、肾实质性高血压的病因
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类型,主要由各种肾脏实质性疾病引起。包括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以及肾移植术后等。据统计,终末期肾病患者中,约有80%-90%会伴随高血压症状。这种高血压的发生主要与肾单位大量丢失有关,导致水钠潴留、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同时肾脏的RASS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排钠功能减弱。此外,高血压还会增加肾小球内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形成恶性循环。

二、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成因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由于单侧或双侧肾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发生狭窄,造成肾脏供血不足而激活RASS系统所引起的高血压。常见病因包括多发性大动脉炎、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前两种病因多见于青少年群体,而动脉粥样硬化则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特点是,如果能够早期发现并解除肾动脉狭窄,血压有可能恢复正常;但若狭窄持续时间较长,或在已有高血压的基础上发生狭窄,则即使解除狭窄,血压也往往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综上所述,肾性高血压的形成与肾脏结构或血管的异常密切相关。了解其具体病因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和干预,从而有效控制血压,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再来一次2025-07-19 09:57:53
评论(0)
评论前需先登录。